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号二维码

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研究报告 > 正文

【课题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广西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2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预算管理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从以前的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支出政策是政府根据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预算法等法律以及有关地方性法规规定制定的财政支出安排措施,包括财政支出的方向、规模、结构和管理制度等。财政支出结构是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财政支出总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合理的前提下,财政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符合社会共同需要且各构成要素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相对协调、合理的状态。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不仅如此,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也表明了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因此,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财政资源配置效果的核心内容。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当前的经济背景,本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立足于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战略定位: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旨在通过全面分析“十二五”以来广西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与财政支出、中央转移支付增长的关联程度,基于与广西经济体量相当、产业结构相似和财政支出总量相近的省份对比的前提下,分析广西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与对标省份之间GDP增速差异逐渐增大等问题,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分析总结出当前广西的财政支出结构中,与实施预算法和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与对标省份的经济数据、财政数据以及财政支出结构中的差异、关联性及其原因。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要求,针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赋予财政支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动态优化广西财政支出政策导向和重点,从近期、“十四五”时期和长期三个发展阶段找到适合于、有助于广西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能够在现行的广西财政支出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从人大视角为党委建言献策、共助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回应社会关注,体现人民心声。根据广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疫情防控新要求和财政收支新矛盾,按照有保有压的工作思路,动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近期政策建议是:(1)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大力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2)重点支持“工业振 兴三年行动方案”;(3)大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4)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5)加大公共应急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防灾救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十四五”期间动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是:(1)创新科技投入方式,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强化财政支出导向,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3)统筹财政资源,积极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4)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基本民生;(5)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6)认真研究央地关系,理顺财政体制机制;(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动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长期政策建议是:(1)把公平社会财富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政府和财政的长期性任务;(2)认真研究中央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广西政府和财政的长期性任务;(3)把狠抓“结果导向”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部门和各级人大的长期性任务;(4)强化人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5)大力发展政信金融,提高政府统筹社会资源的能力等。

关键词:广西财政支出 对比对标分析 结构动态优化 政策优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