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整个“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续影响期和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三个百年大局相互叠加、交互作用,奠定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和背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央果断做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21年我国经济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有效防控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我们认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在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全面启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为此,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在确保国家财政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用好财政货币两个“钱袋子”,制度化财政货币政策“直达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度和精准度,在提质增效、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收入分配、保障能力、风险防控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良好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首先,通过统筹财政货币两个“钱袋子”可以更好发挥两种政策的优势,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两者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从调控对象、政策目标、调控工具等等方面,货币政策均与财政政策有着显著的差别。货币政策相对而言更加关注价格要素,如对国内通胀水平的调控;而财政政策更关注于经济的稳定。在当前经济下行背景下,两者之间的配合更是必不可少,不少学者对两者之间的立足点进行讨论,如财政政策应发挥支持救助作用,而货币政策要体现金融支持功能(许生和崔舒玮,2020)。对这种政策工具接下来关注点进行进一步明确,将减少两种政策的冲突,更好的发挥两者对经济的调控整合作用,保障我国“十四五”平稳开局。
其次,通过统筹财政货币两个“钱袋子”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可以促进经济快速恢复,摆脱危机。疫情的冲击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使得我国2020年经济整体下滑,尽管目前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中美贸易摩擦趋于缓和,然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城镇失业率波动上升,对外贸易仍面临国际防疫进程不确定性的干扰。因此,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挑战。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合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将有效促进经济的快速恢复,并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从而通过两种“钱袋子”的配合带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
最后,通过统筹财政货币两个“钱袋子”可以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十四五”在我们国家发展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五年期,在历史方位上是我们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党的十九大以后判断中国特色进入了新时代,一个是主要矛盾的转化,一个是伟大飞跃的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所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现阶段如何通过协调统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中华民族“强起来”,将成为一项非常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要把握好机遇,实现民族的伟大飞跃。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题组基于对“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内外部约束以及宏观经济的预期目标的预测分析,研判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具体操作路径,得出了具体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