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号二维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专家观点||军民融合:信用管理怎样“参军”?

发布时间:2019-11-11作者:中财政信院


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进入关键发展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参与军事装备采购活动。“参军”的民营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发展,呈现出承担任务量小密集、交叉配套关系复杂、进入退出频繁的特点。客观上为军工科研生产和装备采购合同履行带来了泄密、恶性竞争、断供等风险。传统的承制单位资格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如此庞大数据量的管理,也不容易实现对所有企业主体的信用筛查管理,
 

探索构建新型的基于大数据的信用管理模式,从金融、税务、司法、市监和社会保险领域等多维度来全面反映承制单位信用风险状况。对于推动建立军民互信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为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申请评价、主要配套承制单位选购合格供应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形势下,信用管理如何参与军民融合?基本思路是,在目前军方对承制单位审查的基础上,通过信用服务机构帮助军方建立更加完善的承制单位信用管理模式,提高效率,把控承制单位进入门槛的第一道风险。

一是建立承制单位信誉评价标准。根据装备生产特点和要求,按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基本信息、正面信用记录、负面信用记录、质量信息等方面,依靠信用技术,建立信誉评价数据模型算法,构建承制单位信用评价标准。

二是建立承制单位信用档案。涵盖企业基本信息、资格资质、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及涉及军品生产的合同履行率、质量问题发生数、生产不良记录发生数、报价虚报数、装备使用不满意率、保密不良记录发生数等。

三是建立承制单位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从承制单位背景、税务、工商、司法、经营,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司法记录等方面,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四是承制单位信用“红黑名单”。根据信用管理的具体需求,建立承制单位信用红黑名单,实现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并实现向“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平台的推送,加大对失信承制单位联合惩戒力度。

五是搭建承制单位信用管理平台。通过信用管理平台归集承制单位数据,建立信用数据库,自动出具新增承制单位线上信誉评价报告。

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应满怀服务国家、服务军队的热忱,把握军方需求,发挥专业领域优势,精准定制产品,提供信用管理全流程所需的支撑服务。如信息支持、数据分析、模型算法、售后维护等服务。

依靠自身的研发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将数据分析、模型算法、报告生成等最新的信用管理技术优先应用于承制单位信用管理。同时,提高承制单位管理效益。“高效益”既是军民融合的目标,又是融合结果的评价指标。专业机构要做好军方的得力助手,依靠信用管理的方式提升效益,实现创新式、跨越式发展。

综上,信用服务机构要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与军方建立起更加完善可靠的互信合作关系,共同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的信用环境、更加快捷高效的管理方式、更加全面安全的筛查措施,使军民融合融得更快、融得更深、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