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号二维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财政部河北监管局:“四机制”推动债务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1-03-18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公微)

近日,河北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监管局工作会议要求,树牢政治机关意识,秉持局党组确定的“三个三”思路,对标对表,深入研究分析、准确领会债务监督工作要求,通过完善日常监督机制、强化动态监督机制、建立穿透式监督机制、完善重点关注机制等四项举措,积极推动债务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一、完善日常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管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工作,河北监管局创新日常监督机制,以党建促业务,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业务。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围绕财政部党组关于防范风险的有关工作部署开展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增强债务金融监督工作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二是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联动联防,督促做好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促使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等方面的沟通协作,从债权人方面入手着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部门监督与市场监督齐抓共管。三是创新方式开展工作。在完成好核查、调研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搜集、电话询问、召开座谈会、下发监督函、实地走访、个别约谈等方式将日常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力争做到既掌握全面情况,又把控关键节点。

二、强化动态监督机制,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为及时掌握全省债务和财政运行等信息,河北监管局充分利用基础建设年活动成果,做实做细债务数据库,切实提升债务监管水平。一是按月更新全省债务基础数据。依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和财政部监测平台系统,按月更新统计、汇总分析全省各地区债务限额、余额、新增债券发行、隐性债务化解等情况,完善全省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库。二是及时掌握重点地区财政运行情况。着手建立债务风险较高地区的财政运行资料库,包括重要经济运行数据、财政运行状况、“三保”保障情况、土地出让情况等内容,密切关注债务规模扩大可能对地方财政运行造成的风险。三是强化定期调研分析。加强对全省及各县(市、区)债券支出进度、还本付息压力、债务限额空间、隐性债务化解等情况的季度分析,选取重点区县采取电话沟通、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增强研判能力,力争形成全面把握、重点分析、典型剖析相结合的调研报告上报财政部。

三、探索建立穿透机制,进一步筑牢基层防线。为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河北监管局深化“三新”研讨成果,探索建立信息获取新渠道,将监督触角直达基层,着手创建重点关注名单机制,切实防范基层债务风险。一是科学筛选联系点。初步考虑从区域债务规模、年度还本付息压力、隐性债务化解规模、债务风险预警等多角度分析各区县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同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财政运行状况等因素选出优、中、差三类区县作为债务工作联系点。二是建立重点地区债务季报制度。对选定的重点联系点,详细拟定并统一制发资料、数据报送清单,建立季度资料报送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联络沟通事宜,对基层反映的情况及时关注指导,提升日常监督质量。三是深入剖析典型问题。汇总分析基层上报的资料,通过数据对比、趋势预测、案例分析等手段开展专题调研,用剖析麻雀的方式力争做到“问题困难讲细讲透,政策建议实际可用”,切实为财政部完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健全重点关注机制,进一步防范债务风险。为切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河北监管局紧跟重点热点,积极主动开展债务风险防控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重点地区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根据财政部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办法,结合辖内各区域风险等级情况和法定政府债务率情况,密切关注重点地区财政运行、债务偿还等方面情况,督促其履行偿债责任,切实防范到期债务逾期风险。二是密切关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着手对省内各地区所属重点融资平台公司实行名单制监管,密切关注名单内企业举债融资行为,科学设计相关监测指标,对其实施重点动态监控,督促地方切实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三是紧跟舆情热点开展调研工作。对涉及政府债务、金融风险方面的舆情热点保持持续高度关注,积极与地方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有关金融机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取得联系,充分研判潜在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及时提示、督导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做好风险防范预警。

(编辑:武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