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号二维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要走特色化道路

发布时间:2021-03-26

来源:仁科仁居

随着国家在今年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调整为推动“乡村振兴”,目前各地正在积极布置“乡村振兴”试点项目,这预示着今后的乡村地区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关于乡村究竟该如何建设?可以说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明确的,从共同富裕、绿色发展、宜居家园、文化兴盛、治理完善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但在执行方面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配套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也还不完善,这使得这项工作也充满了各种挑战。接下来,我想根据我这些年参与的一些工作,来谈谈我的看法。

乡村振兴毫无疑问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涵,但我认为最后的落脚点要聚焦于“特色”二字。我很不愿意看到,在我们的城市已经千篇一律之后,乡村建设又要走上同样的老路。现在,发展已经不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矛盾,如何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才是我们应该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我很期待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只注重物质条件的进步,还要让我们的乡村真正美丽起来。

那乡村振兴要如何做到特色二字呢,我认为至少包括三个基础的方面:

环境和建筑要有特色

乡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城市是高度节约化、工业化的结果,而乡村保留了大量的自然生态。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打造有别于城市的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人来说,乡村是我们承载乡愁的地方。在城市里生活累了、倦了,都渴望回到乡村来寻找一份慰藉,我们不希望乡村变得天翻地覆,成为又一个喧嚣、热闹的城市。

乡村需要美感,但这种美感不是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而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所带来的愉悦感。就像我们在欧洲看到的,建筑用色很大胆,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或者纯粹的白,或者大片的红,或者魅蓝如海…第一眼让你惊诧、尖叫,而背景是大片的原野、山峦、湖泊,这是又会产生莫名的感动和向往……

反观我们现在的农村,过去比较穷,大家建房子只求温饱不求质量,情有可原。而现在,有的地方实行集中统建,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居住环境和质量是好了,却丧失了村庄原有的魅力……

如何让我们的乡村变得更加有特色,我认为首先在规划理念方面要有改变,不要把在城市开发里的一些例如容积率、开发强度等规范生搬硬套地带到乡村,而要考虑如何结合乡村的实际、乡村的自然环境等方面来制定。

文化氛围有特色

文化应该成为乡村的灵魂。我们中国过去是农耕文化,乡村文化是我们一切文化来源的基础和源泉,我们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不能丢掉这个基因。

在我国的许多农村,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与生活风貌构成了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这些文化需要挖掘、需要重建,也需要创新。

但建设乡村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例如有的地区张冠李戴,从别的地方照搬照抄,成为笑柄;有的地方,把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庸俗化。我们要挖掘的文化,必须以本地乡土文化元素为基础,在保持原有乡土风味的基础上,有机融入现代文化的内容,结合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构建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乡土文化,但绝不能胡编乱造。

文化是传承,是民族的记忆,我相信好的文化,一定会得到人们自发的喜爱,自发的传播和维护。

产业发展有特色

乡村要留得住人,必须要有产业,有经济效益,这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过去我国的乡村是以农业为主,但如今我国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决定了,单纯地依靠农业不可能带领所有农村居民致富,农村必须走产业多元化的道路,在加强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融合其他产业的发展。

但是,乡村的生产要素决定了,乡村的产业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发展规模,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有侧重的发展,突出本地的特色,来实现竞争力。

如何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乡村产业,我认为有几个步骤:

一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除了农业之外,各个地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资源条件,这些自然不仅仅包括产业资源,也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例如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乡土地貌等,我们要知道,产业不仅仅只是具体的生产活动,文旅也是产业,而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正是打造特色文旅产业的基础,千万不要忽视。

二是实现资源的衍生开发及产业嫁接。资源不会自动带来价值,需要我们在对资源价值属性的判断基础之上,通过衍生和嫁接,发展新的、适合本地的产业模式十分必要,例如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形成产业,才能产生价值,同时,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三是长期经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因而产业发展要进行长远规划,持续创新,通过不断培育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并扩充和补充其他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或者实现多产业融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后面我将结合我曾经参与的案例,与大家一起来分析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

(编辑:武玲玲)